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走遍林州之七十一——东姚镇黄路坡村

  发布日期:2014-10-17 09:35:20   来源:林州新闻中心   作者:王文静   我有话说

黄路坡村位于东姚镇东13公里处,全村面积6平方公里。由李太院、南池、辛庄河三个自然村组成。黄路坡村村民大部分姓原、谷,郭次之,村里80岁以上老人有20余人,共963口人。

黄路坡村村名有一故事。在过去,有一条小蟒蛇住在南边的黄蟒峪村,不久,小蟒蛇长大了,想去北边的黄龙庙村,去时需路过此村,所以此村被称为“黄路坡”。

河沟救命泉

黄路坡村群山连绵,土薄石厚,十年九旱,老百姓吃不上水,叫苦连连。但天无绝人之路,在黄路坡村西下二里两山之间有一河沟,泉水清澈,涓涓不竭。“解放前,村民世代来此泉驮水,靠此生存。”村卫生所所长谷土生说,“这一片大大小小的泉口共有70余个,四方八里十村均在此筑有泉口。”

记者疑问,如何分辨泉口属哪村的?原来,每到干旱来临时,邻近村庄的人便来此地担水,他们担完水后,会在此泉口处的石头上刻上本村的名字和一个箭头,以示泉口属于此村,等到下次来担水时,找到本村的泉口即可。

据了解,过去遇到酷旱之年时,几个村子河床干涸,方圆二十余里滴水不见,邻近村庄都来此挖泉找水以解燃眉之急。然而,仅只在河沟“老岩根”上下里许距离内才能挖出活水。

由于历史久远,山洪冲刷,以及近年来修建洪水库、三号拦水坝和库内淤积,以致多处刻有村名和标记的石头无法找到。现存石头有十一处,记有六个村庄:黄路坡村、施泉沟村、洪河村、黄庙沟村、狐尾沟村、嶺南村。分别记有七个年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十九年(1784年),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六年(1867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处)。

“到了1969年,村里给装了排管系统,我们才不来此沟驮水吃。”已退休的村里老会计谷保付说,“这些年代久远的残留材料记载了数百年来村里的沧桑历史和村民的艰辛历程。”

寨垴存传说

在黄路坡的正北方向,有一处用墙围起来的地方,村民称为“寨垴”,从民国时期到解放时期,此寨垴流传了三个故事。

黄路坡村临近鹤壁,民国时期,负责看管寨垴的村民原饮锁,曾是名医生,由于家徒四壁,受到鹤壁史家沟的欺负,寨垴的一半土地都被其强占了,因此经常与史家沟打官司,但无济于事。他不知如何才好,就在打算放弃时,却出现了贵人帮助。当时因为县长老婆得了脱腮的怪病,县里的医生都无从下手,县长打听到原饮锁能治其老婆的病,便把他请来,结果真的治好了。为了答谢他,村长帮他打官司赢回了寨垴,可是他却不知所踪了。

到解放初期,寨垴有个“宝镜”的传说。村里人说,此宝镜到了晚上就会闪闪发光,是寨垴一宝物。当时黄庙沟村的原吉山在此地开荒,把宝镜刨出来卖给了村里的一个组织“孙真会”的会首原文芹,换了几亩田地,一下子变成了地主户。到了土地改革时期,批判地主,在这期间,原吉山不幸去世。“这块宝镜是村子里的宝物,可能因为原吉山卖掉了它,侵犯到宝镜,受到了惩罚。”谷保付说,“这是村里的传说,是真是假,也无从考证。”

后来,国民党有支部队驻扎在寨垴,村民称之为“葫芦队”。谷保付告诉记者,葫芦队把村里洗劫一空,吓得村民四处逃窜。为赶走他们,八路军和村里的民兵集合起来,商量对策。得知他们饮水须到村西边二里外的井口驮水,为把这帮人一网打尽,民兵们在井口周围埋下地雷,等到他们来井打水时,被炸得灰飞烟灭,剩余的葫芦队队员惊慌失措,赶紧逃离了。“此故事被收藏到《河南民兵斗争故事》一书中,多亏了民兵们的机智勇敢,村民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谷保付说。

巾帼领头羊

黄路坡村的村支书郭喜翠不简单。别看是位女支书,既是镇里人大代表,还是安阳市党代表,村里人都称她为名副其实的“女强人”,郭喜翠不仅在家庭中是顶梁柱,工作方面更是独当一面。

郭喜翠青春年少时过得并不幸福, 17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她和五个兄弟,最小的弟弟年仅2岁。失去母亲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庭困难,还需照顾五个弟弟,郭翠喜早早的离开学校,到村里的卫生所学习、工作。“当时弟弟们小,为方便照顾他们,找婆家也没往外处找,一心想着就留在本村。”郭喜翠说,“一切的辛苦没有白费,兄弟们现在的生活也不错。”

2008年时,郭喜翠担任上黄路坡的村支书。上任后,深知村子里十年九旱,缺水一直是本村的一大难题,老百姓吃不上水,急坏了郭喜翠。“当时,安阳市召开支书会议,我向上面反映情况,提出安全饮水工程,帮助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郭喜翠告诉记者,由于时间长了,今年村里机井出现问题,希望尽自己所能,在年底之前完成机井修复工作。

据了解,郭喜翠任职期间,给村里盖了新村委会、卫生所, 2年内硬化街道1000余米,为村民切切实实做事,真真正正谋福利。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