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祖孙三代守家园》后续 “爱管闲事”的祖孙仨

  发布日期:2014-08-29 10:34:35   来源:林州新闻中心   作者:乔伊 流云   我有话说

近日,记者看到一篇《祖孙三代守家园》的报道,从这篇报道中了解到我市城郊乡郭家园村大学生村官赵智恺和父亲、祖父三代人致力于家乡建设的感人故事。8月22日,记者来到阎家台赵智恺的二姐赵爱芳家中,听她讲述祖父、父亲和弟弟的故事。

“爱管闲事”的爷爷

在赵爱芳的印象中,祖父赵恒信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整天忙这忙那,帮这帮那,有时候为了帮助别人,自己家的事情都给耽搁了。据她所说,凡是有外地来的路人经过家门口,祖父一定会拉人家来家里吃饭或留宿。“有几次,在家里留宿的客人走时还偷  偷地将家里的东西带走了。”赵爱芳说,即使这样,祖父“爱管闲事”的热情丝毫不减。

赵恒信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逃荒到山西,上世纪五十年代重返家乡郭家园村,从事畜牧业生产,负责当时生产队的配种站。此后,赵恒信在这一行一干就是一辈子,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畜牧业发展上,带领郭家园村走上了致富之路。他曾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一直干。”

作为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配种站,经常有来自姚村、合涧、原康、采桑等地的人牵着牲口来配种,赵恒信便在自己家里支起了大锅,专门收拾了一间屋子,为远道而来的人免费提供食宿。不仅如此,看到当时畜牧业发展的市场,赵恒信还带动村民一起饲养马、驴等牲口,并为他们找市场,寻买家。“那时候,在赵五(赵恒信)的带领下几乎家家养马、驴等牲口,收入颇丰,郭家园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该村原村支书李林山告诉记者。赵恒信也因此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畜牧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赵恒信不仅在畜牧业发展上为家乡谋得了利益,而且还是有名的媒人。“山里人特别不好娶媳妇,老赵在工作之余就走东家串西家,帮他人牵线说媒,现在村里五六十岁的老人基本都是他说的媒。”村会计赵太增说道。“有时候为了促成一对姻缘,我爷爷半夜两三点还在双方家里说和。”赵爱芳说。和赵恒信一起说媒的还有村里的赵二丑,据已经88岁高龄的赵二丑回忆,当时他们一共促成了三四十对姻缘。

“傻”父亲

“5月1日父亲做手术前一天,他还在忙村里通公交的事情。”看着坐在病椅里的父亲,赵爱芳眼里噙满了泪花,“手术结束后,说不出话的父亲在纸上写了两句话,一句是‘我不要死,我要活’,一句是‘为人民服务’。”在赵爱芳的眼里,父亲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像个“傻子”。

父亲赵春吉15岁开始在村里学医、行医,在村里做了十几年的赤脚医生。其间,只要有村民生病来叫,不管白天黑夜,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为病人医治,自己治不好的就亲自把病人送到市里,联系好医生医治。“‘当好医生,要不自己治好,要不找人治好’一直是父亲的信条,所以一旦父亲帮病人看不了病就会帮病人联系其他医生帮忙看病,我都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陪母亲到村口去接父亲回家了。”赵爱芳说,父亲常常是把病人送到医院再自己徒步回来,有时候到夜里一两点才能回到家。后来赵春吉被调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只要村里有人来这里看病,他都会主动去看望,并为病人送饭。

“傻”父亲也“爱管闲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郭家园村村民都是挑水吃,不仅饮水不方便,而且水质不好,村里得甲状腺肿大的病人特别多。为了改变当时现状,赵春吉发动大家修建压水池,并亲自找水源,找技术,到北京买水管。当时村民的思想都还很保守,很多人都不支持,怕成为烂摊子工程,白出力,修不好。最终赵春吉率队顶住压力将压水池建好。郭家园村也成为方圆几个村中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子。“那次真是给村里做了大贡献,那时候的管子质量好,到现在近三十年了,管子一点事没有,特别结实。”该村村支书赵长福说。

不仅让村里人吃上了自来水,赵春吉还自掏腰包帮助村里修通了连接村南北的桥梁,方便村民到南面耕作和孩子上学。为了村里240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城方便,赵春吉一直跑公交公司帮忙联系给村里通公交车。如今,赵春吉因脑梗塞做手术卧病在床,却依然不忘为人民服务,依然想要再为村里人做点实事。他一直希望村里能够种植中药材致富,“我爸熟知100余种中药材,也了解了一些中药材市场的前景,特别希望村民通过种植中药材走上致富路。”赵爱芳说,但她并不希望父亲再“管闲事”,她希望父亲安安生生在家好好过自己的生活。“父亲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操心,苦了母亲和子女们,现在只希望他好好养病,安度晚年。”

“憨”弟弟

受父亲和祖父的影响,2007年,赵智恺毅然放弃在我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稳定工作,作为我市第二批大学生村干部,立志要为郭家园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智恺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爱管闲事”的基因,逢谁家有事都热心帮忙,经常开车送村民到市区或安阳看病,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俺弟弟有时候为了送村民去看病都不着家,为此弟妹没少抱怨。”赵爱芳说,抱怨归抱怨,一家人都很支持赵智恺工作,希望他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出力献策。

除此之外,上任以后,赵智恺积极响应“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号召,投资二十余万元在姚村镇开办了机械加工厂,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累计缴税十余万元。如今,又积极响应政府发展坡地经济的号召,在郭家园村北坡种植了一百亩核桃树苗。他还跑资金、找项目、寻技术,筹备在郭家园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竭尽全力为村民致富找路子。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