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园”字,人们就会想起农村那些常年种植蔬菜的菜园子,想起了林州的“北三园”“南三园”。“北三园”指的是城区北部的大菜园、小菜园、水车园, “南三园”指的是淅河岸边的河南园、郭家园、下园,这些地方都是以种植蔬菜出了名的。这一期让我们走进“南三园”之一的河南园。
河南园位于合涧镇南部,面积1.95平方公里,耕地690余亩,辖河口、小新庄、河南园三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250余人。
“河南园,好地方儿”
“河南园,好地方儿,它离合涧没多远儿;淅河桥,真顺路儿,赶集只用一小会儿。”这是祖籍河南园、我市民间艺人赵长生的单口快板《夸夸咱们河南园》开篇的内容。河南园与合涧村隔河相望,因为村庄地处淅河南岸,引水浇田便利,菜园地较多,故名“河南园”村。
走进河南园,弯曲的巷道,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新旧相间、错落有致的小楼房,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它。村主任王来红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在省总工会、工行河南分行、郑州轻工业学院三家文明单位的帮助下,村里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投资12万元在各自然村、街道安装路灯120盏,投资6000 元建立了村文明教育广播站。这一些列举措,使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村民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好地方。
“河南园,有名气”
“河南园,有名气,历来注重修水利;早先就有一条渠,渠首就在村正西;西磨后磨和东磨,加工粮食真不错;咱村儿那人真能干,把后磨改成水电站;照明安上电灯泡儿,在咱林州是头一家儿。”快板中的这一段内容说的是河南园的水利建设,在我市闻名已久。
据赵长生说,当地有一环村水渠,主要用于灌溉菜地。过去渠上还安有3盘水磨,人称“西磨”“东磨”“后磨”,三磨遗址至今仍存。在以前生产工具落后的时代,这三个石磨帮助村民加工粮食,起了很大的作用。
河南园是我市第一个用上电的村庄。《林州水利史》记载,早在1952年2月,地处淅河南岸的河南园村,利用淅河水建成了林州最早的小水电站,解决了当地群众加工、照明等问题。“我记得发电站安装的是15千瓦的发电机,村中家家户户都用电灯,街道上也安有路灯,除了我们村用电外,合涧集也是用的这个电。”78岁的王书增老人回忆说,到1958年的时候,发电站移走了,村里的用电也没那么方便了。
“河南园,有老姜”
“河南园,是家乡,最出名的是老姜;汁儿多码儿大好色气儿,做开那饭真有味儿。”一提起河南园,林州人首先就会想到这里出产的生姜,由于其水分少、辣味足、味道好,在我市以及豫北地区享有盛誉。
在河南园村东北边的菜地里,绿油油的全是生姜。“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生姜,谁也说不清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好几百年了。我听老辈的人说,我们这里的生姜品种是从焦作博爱县引进的,以前的人经常到博爱去调换子种。”该村妇女主任郭相荣告诉记者,每到收获的季节,就会有本地的和外地的商贩拥挤到这里来收购生姜,把生姜作为礼物去走亲访友也是村里的传统。
生姜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和肥料(粪便),今年的雨水较少,对生姜的生长很不利。“以前还能用弓上水库的水来浇灌,今年雨水少,弓上水库水量也大大减少,因为要供城区用水,也不能再给我们放水了。”满地的生姜由于浇水不足开始变黄,王来红一直眉头紧蹙,“我们已经向上申报了两个机井,希望将来能够用机井水浇灌。”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申请生姜的注册品牌,要把生姜作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发展,品牌注册好了以后,再成立一个合作社,专管生姜的生产、销售服务。到那时,村民会因种姜而受益,生活必将大为改善。”王来红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