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心为人民,就能赢得万民一条心。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吃苦在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安危置之身后,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再苦再累也紧紧跟随在党员干部身后,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7月11日上午,雨后的天空碧蓝如洗,远处的大山显得更加青翠。红旗渠风景区内的各种花草分外妖娆,红旗渠纪念馆在朝阳的照耀下格外雄壮。我市领导郑中 华、常慧芹、谢东和百余名干部群众代表围坐在红旗渠纪念馆前,参加河南电视台的《群众路线大讲谈》访谈节目。他们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交流互动, 畅所欲言。
“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是群众路线的产物和成果,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坚持群众路线,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虽然 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但是为民办事的本质不会变。所以,被群众认可接受,不在于干的事情多少,而在于是否干到了群众心里,能否抓住群众的根本需求。 ‘走乡入村住农家、渠畔夜话访民生’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载体之一,目的就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办实事解民忧,真正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更加直接有效地惠及群众。”
今年4月开始,我市在县级干部中开展了“走乡入村住农家、渠畔夜话访民生”活动,规定县级干部每月住农家不少于3 个晚上,征集群众意见不少于30条,必须走访信访户和困难户,必须召开群众座谈会和党员代表座谈会。全市39名县级领导干部自带被褥,自理费用,先后住进 困难群众家中,寻求改善群众生活的良方。
活动效果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我儿子前几年在工地上打工因事故而瘫痪,家里十分困 难,好几年没人管。常市长(正县级干部)住俺村的第二天就到俺家走访,我才知道常市长头天晚上在俺村住着。一开始因为不知道常市长为啥来,她问啥我也不敢 敞开说。后来才说到俺儿子和家里的困难情况。常市长当天就帮俺儿子办了残疾证,免费送来了一辆轮椅,还安排孩子到市里进行康复治疗。后来她又安排法院尽快 执行俺儿子以前在工地摔伤的赔偿款。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她是来真正解决问题的,我们感到很温暖。”任村镇木家庄村申林军的母亲说。
“是政府救 了俺闺女菲菲的命,感谢郑书记、感谢民政局的同志和所有的好心人,这恩情我们一家人牢记在心!”访谈现场出现了一位抢着说话的青年妇女。她是临淇镇临淇村 的栗志梅,今天带着女儿菲菲也来到了节目现场。她最操心的事就是5岁女儿菲菲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前听说治这个病得花几十万元,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今 年,我市和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组织开展了贫困先心病患儿免费救助活动。她就给女儿报了名,4 月22日到北京免费做了手术,菲菲现在治疗情况良好。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倪晓霞说:“菲菲的情况是我们走村入户蹲点排查时发现的,跟菲菲同时在北京做手术的还有17个先心病孩子。我们觉得,救一个孩子,不仅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挽救了一个家庭,这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随后,石板岩乡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村民谷用生、城郊乡石楼村村民岳玉香、姚村镇焦家屯村民焦明生、任村镇盘阳村村民卢和平等,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里发生的喜人变化,对今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听了村民的讲述,郑中华动情地说:“这几个村庄的美好梦想代表了林州540多个村庄的梦想,也就是百万林州人民的梦想。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惟一一个 设在县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林州,随着林长高速的开通和晋豫鲁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林州的区位交通优势逐步显现,林州快速 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美太行的征程必将进一步加快,林州一定会走在河南的前列。”
谈到我市开展的“万人帮万户”活动,郑中华说:“这次不仅仅 是帮钱帮物帮项目,更重要的是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让更多干部深入到群众中、面对面服务群众,在因地制宜中探索‘造血’之路。如果仅仅是办实事,不动真碰 硬解决干部作风问题,很容易让教育实践活动沦为一阵风。一阵风风力再大,也只是一阵,风头过后,一切会恢复原样,雨过地皮湿,一切照旧。如果说这次‘万人 包万户’工程有什么特殊用意的的话,那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干部,全省前十名背后的贫困群众应该让我们如坐针毡,数字再光鲜,群众不富裕就没有意义,就是要让 干部们把改革发展成果送到群众身边,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也在这过程中练就本领、淬炼作风。”
“要把群众路线走到群众心里,就得在‘到’字上下 功夫,不仅身到、心到,更得做到。不仅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得动真碰硬解决干部作风问题;不仅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更得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 化、规范化、常态化。”最后,河南电视台“群众路线大讲谈”栏目主持人程鹏的一番话,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