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走遍林州之五十五 ——任村镇南丰村

  发布日期:2014-06-13 10:59:38   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我有话说
  南丰村位于任村镇西南部,距离市区25公里,拥有人口1600余人,辖三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34万平方米,其中耕地900亩,林地1500亩。
     相传明洪武十五年(1382),张姓兄弟3人和刘姓兄弟2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名“南荒”村,后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改称“南丰”村,但此 种说法无史料、实物佐证且含糊不清。记者在村委会内见到一张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村委会旧照,照片中“南豐村”三个大字特别醒目。记者猜想,“南荒”改 成“南豐”是不是因为红旗渠总干渠穿村而过,“望天收”变成“水浇田”,粮食丰收的缘故。
     沿着水泥路面,驱车前行。即将进入南丰村时,记者看 到路边的关帝庙,关帝庙的梁柱上有副对联:心同明月义同天,志在春秋功在汉。庙前石碑介绍,关帝庙始建于清嘉庆五年,建造时正好是荒年,工人们饿肚施工, 进展缓慢。后来,有人在工地附近发现一个装满粮食的瓦缸,缸内盘踞一条黄色小蛇。人们从缸内取粮食,发现竟然取不完。可惜,等到关帝庙建成的当天,瓦缸和 黄色小蛇神秘消失。
     关帝庙瓦缸的传说不知真假,但南丰村西垴坡滴水岩的水取之不竭却是众人皆知。这里常年滴水不断,但无论干旱与否,水量均无 变化并且冬日不结冰,每逢祈福、求雨等活动时,可供千人饮用而不枯竭,附近居民以及驴友也常来此处取水饮用。庙内石碑记载:林县古林虑也。西北有山名黄鹿 山,相接太行,南至尾羊寨,西至露水河,北抵回山角,内有滴水岩日夜不绝流入泉内,以供僧人食用。成化庚寅僧人、磁州和尚惟海起立庵居。正德辛末僧人永升 重修观音祖师二殿,中堂、厨房焕然一新。此地山之水秀者林必茂,水文清者草必菁。观其群山屏向,滴水琴鸣,是固可观可居之胜地也。故磁州和尚惟海所以起立 于前,僧永升重修于后,敬仰起观音祖师。可见,滴水岩最早建于明成化年间,至今约有580余年。
     滴水岩内还有一碑,刻有署名为甲戌进士吴定的 两首诗,其一为:天半悬崖一线通,金飚飒沓动长空。当胸怪石惊人起,倒履羊肠诧鬼工。乍历倾欹浑欲断,频经回合杳难穷。凌丘探穴超方外,身世茫茫幻境中。 其二为:沆瀣浸淫滴翠浓,是谁削出玉芙蓉?岁垂萝径妨归鸟,人度苍山若跨龙。霹雳乍传千谷震,铿鈜遥送上方钟。老僧指点诸天外,拉手相从第几峰。据网友 “林中漫步”提供的资料显示,吴定,邺郡人,明朝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任南乐知县,官至大理寺卿,后为云南巡抚。在《重修林县志》金石篇中有“吴 定诗碑”条目,“有三,一在桃源,一在栖霞观,一在任村豹台村。”即分别位于城郊乡桃园村天平山景区、合涧镇小寨村栖霞观、任村镇豹台村玉皇殿。
     不临滴水岩,不知吴定诗的高妙。滴水岩位于绝壁中部,修建于山体凹陷层,往上看是壁立千仞,往下看是万丈深渊,往前看是层峦叠嶂。滴水岩附近怪石嶙峋, 有一山石因极像蛤蟆头部,被称为“蛤蟆石”。通往滴水岩需经过“一脚门”。“一脚门”指羊肠小道中极为狭窄处,只容一人侧身而过。虽然经过整修,“一脚 门”变宽,但也仅仅是允许一人通过。滴水岩内还有僧人遗留的石臼、石碾。
     红旗渠穿村而过,不仅带来粮食的丰收,还有发家致富的本领。当年,南丰人奉命在渠首修建总干渠,一代人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大山。改革开放后,南丰人凭借高超的技艺,走出大山,驰骋于全国建筑市场。如今村中已有15家建筑企业,600余人从事建筑业。
     2012 年,在外从事建筑业多年的张家正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后,张家正带领全村群众修路、造林,改变了南丰村的面貌。2012年7月份,投资55万元修 建村委办公楼。2013年,南丰村千亩核桃林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累积筹资40万元,修建四处休闲文化广场,安装健 身器材26套,安装景观长廊15米。筹资150万元对蓄水3万立方米的南丰池进行库塘治漏。筹资44万元,新建800立方米压力池并对1.5万米管网进行 改造。
     在南丰村村委办公楼里,有一面墙上贴着:“这里是服务群众的地方,并没有什么铁饭碗。如果您愿意为群众服务并有能力的话,请拿出您的能 力。如果您缺少能力,请流出您的汗水。您既缺少能力,又不愿流出汗水,对不起,请您离开。”这是张家正在上任之时对班子成员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