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林州头条 原创 乡镇 视频 教育 直播 生活 文旅 民间文娱 发现 摄影 房产 汽车

林州

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会议召开 林州产业集聚区入十强

  发布日期:2014-04-14 00:08:57   来源:安阳网   我有话说

 据《河南日报》(记者平萍朱殿勇刘亚辉)4月11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全面展示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成效,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分别作重要讲话。 
    省领导叶冬松、刘春良、尹晋华、刘满仓、吴天君、赵素萍、陈雪枫、秦玉海、张大卫、蒋笃运、王保存、李亚、张维宁、靳绥东、龚立群、梁静、靳克文、钱国玉,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主持会议。 
    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召开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是对全省经济工作的有力推动,是落实中央“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要求的体现。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2008年年末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开始规划启动。五年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政策措施越来越完善,发展成果越来越丰硕,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力越来越彰显,人们的认识越来越统一。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实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不仅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干部,从思想观念、组织保障、环境氛围上为河南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产业集聚区仍处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导产业不突出、管理体制没理顺、产城互动不够好、发展方式转变不充分、招商引资缺乏针对性等。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解决问题,弥补短板,努力促进产业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
    郭庚茂指出,国际国内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与变革之中,我省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仍然比较复杂。一方面,外部需求依然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调整中蕴含着机遇,国际国内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调整带来存量区域布局调整,承接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变革中蕴含着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抢占新的制高点成为可能。产业集聚区建设不仅是加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抢抓产业转移和新型业态兴起两个机遇,乘势而上,在变革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积累更大的能量。
    郭庚茂强调,“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作为科学发展的实现途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产业集聚区是构建三个体系的重要载体平台,完善三个体系能够促进发展并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区的作用。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现在到了提质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争取更大成效的时候了。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在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中的战略基础地位和综合带动作用,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有效抓手,从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努力以产业集聚升级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城镇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以现代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促进产业集聚,形成支撑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就下一步更好地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郭庚茂强调了五点。
    第一,坚定不移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培育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力争每个县培育几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每个市培育几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全省培育几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形成全省和各市县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产业支撑。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主导产业和多样化发展的关系。每个产业集聚区突出一个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形成配套体系、做大做强。非主导产业可以布局到专业园区,解决多样化发展问题。从全省来讲,每个市县都抓好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多层次组合起来也是一种产业发展的多样化。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既要发展具有“头雁效应”的龙头企业,又要发展专业化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专业分工、协作配套、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产业集群。三是处理好先进性和规模总量的关系。既要注重质量水平,又要注重产业规模。四是处理好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搞好以工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也积极发展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实现协调推进、良性互动。五是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按照建设美丽河南的要求,坚持绿色低碳集约紧凑发展模式,打造美丽产业集聚区。
    第二,坚定不移推动产城互动,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要深刻领会城镇化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长短结合、举纲带目,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突出抓好两件事情:一是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和吸纳力,实现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对接,以城市功能的完善支撑产业集聚区发展。二是落实“一基本两牵动”,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更加注重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继续在住房和就学上下功夫,使他们真正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到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供给。要推动已经转移出的农民工在县城或者县城以上的城市落户,鼓励农村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到县城买房落户。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推动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农业人口转为城镇户口。对“三山一滩”不适宜居住地区的农户通过就业培训、搬迁扶贫,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城镇落户。
    第三,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以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建设发展各类企业研发中心,最大可能地促进企业研发和科技创新。引导产业集聚区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器,针对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修改完善有关人才政策,启用吸纳引进各类人才,以适应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在全省科技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第四,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产业集聚区要在体制创新上走在前面。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可以借鉴自贸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和生机,防止机关化、行政化。二是赋予产业集聚区相应权限。完善产业集聚区与上级职能部门“直通车”制度。探索赋予县(市)产业集聚区县一级权限,一些市属产业集聚区也可以赋予市一级的权限。要完善对产业集聚区的财税分成体制,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解决经济发展功能区和行政区划套合的问题,确保产业集聚区管理机制顺畅、高效运转。四是完善服务机制。认真总结各地创造的代理制、保姆式服务等好做法,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推行联审联批制度和定期联合办公制度。五是健全考评机制。认真落实目标考核评价办法并根据试行情况及时加以完善,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潜力调动起来,形成全省上下共同为中原崛起做贡献的局面。
    第五,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招商,增创发展新优势。要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做到专业招商、配套引进、集群发展。要继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文明程度,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纳力和竞争力。
       郭庚茂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热情很高。巩固好的势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做好二季度工作至关重要。要重点抓好“活动”、发展、改革、稳定这四个方面和配合完成好中央对我省的巡视工作。抓“活动”,扎实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事业发展强化组织基础。抓发展,坚持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着力培育增长点、突出带动点、破解矛盾点,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抓改革,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统筹谋划,付诸行动,争取在改革上有所突破。抓稳定,为推动全省改革发展和完成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我省发展正处于非常关键的转型期,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各方面任务艰巨紧迫,保持团结稳定的环境对推进全局工作、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各级党委要深刻认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用更大的精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要畅通信访渠道,维护好信访秩序,既让群众充分反映意见、表达诉求,又要对信访群众正确引导,分类分流,使信访依法有序进行。要集中处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要防止矛盾激化,讲法治,讲政策,讲策略,妥善处理苗头性问题,避免酿成极端事件或群体性事件。要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加快“双基”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和矛盾调解化解机制。要抓好安全生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对恐怖和极端分子制造事端的警惕和戒备,维护好社会安全稳定。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中央巡视组的工作,确保巡视监督在我省顺利开展。
       郭庚茂强调,省委已对各项工作做了部署,二季度工作的突出要求就是落实。各级干部要凝神聚力、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能不开的会议尽量不开,能不搞的活动尽量不搞,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谢伏瞻在讲话中总结了五年来我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和宝贵经验。他指出,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遵循发展规律,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作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战略决策。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经过五年努力,产业集聚区显示出勃勃生机,综合载体功能持续增强,全局带动效应日益显现,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了强力支撑。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产业集聚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产城互动发展不断加快,已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的助推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先行区;承接产业转移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全省开放招商的主平台;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的先行区。这得益于五年来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坚持开放带动,坚持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正确、有效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河南发展实际,必须持之以恒向前推进。
    谢伏瞻分析了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集聚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集约节约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一些瓶颈制约需要进一步破解等突出问题。他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努力巩固和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好态势。要尊重发展规律,抢抓国内外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新机遇,适应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的新形势,抓住关键、乘势而上,紧紧围绕我省全局性战略任务,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三上一提高”,即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谢伏瞻强调要在五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区的作用:一要强化产业升级,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区在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着力扩充优质增量,加快优化提升存量。二要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创新载体,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强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区在产业、产城互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集聚区内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四要强化节约集约,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表率作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区在深化改革中的示范作用。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谢伏瞻还深入分析了当前我省经济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强调要积极应对,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的总体部署,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破解“卡脖子点”,抓好带动点,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在大环境中营造有利于我省发展的小气候,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局面。他要求,短期内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积极推动困难行业和企业脱困;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大开放招商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密切跟踪分析经济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从长期看,关键要在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上做文章,着力提升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统筹做好就业、安全生产、治安等工作。
    谢伏瞻最后强调,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当前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各地各部门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兰考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统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提高效能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推动全局工作上水平,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会议对2013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先进市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先进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进行了表彰,宣读了2013年度产业集聚区考核晋级结果,并为先进市县、“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和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的产业集聚区授牌。与会同志还集中观看了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电视专题片。
   河南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 各奖500万元 
    “十强”产业集聚区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
    沁阳市产业集聚区
    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
    “十快”产业集聚区
    郑州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
    荥阳市产业集聚区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浚县产业集聚区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登封市产业集聚区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
    信阳市平桥产业集聚区
    商丘市睢阳产业集聚区
    “十先进”产业集聚区
    郏县产业集聚区
    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
    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
    南阳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林州网
视觉焦点
信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