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南网林州10月24日电 汽配产业是林州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汽配铸造企业559家,其中:用冲天炉熔炼的汽配铸造企业297家,用电炉熔炼的汽配铸造企业92家,纯机加工的企业170家。有冲天炉324座,占地面积7151.11亩,从业人员23730人,设计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年产值约70亿元,2012年度纳税13730.27万元。
林州市汽配铸造产品销售辐射全国各地,部分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海外。产品型号覆盖:各种重型、中型、轻型、农用载重汽车系列车型;工程车部分车型。主要产品有制动器部件及总成、后桥壳、差壳、轮毂、发动机爪棘、曲轴等1000余种。汽车底盘零部件占全国载重汽车售后配件市场的40%以上,汽车发动机爪棘生产占全国铸造爪棘市场的50%。
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为了林州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为了将“美太行”创业第四部曲落到实处,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同步发展,使传统的汽车配件铸造行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永续辉煌。林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工信部和河南省工信厅等相关文件要求,站位全局,果断决策,采取强有力措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关停改造冲天炉,加快汽配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调查摸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3年春节过后,由工信局、环保局和相关乡镇(街道)组成调研组对我市汽配铸造企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详细调查摸底。摸清了全市汽配铸造企业的基本情况,全市汽配铸造企业559家,有冲天炉324座,其中3吨及以下的冲天炉企业有225家230座,3吨以上的冲天炉企业有79家94座,为汽配铸造行业淘汰落后装备、转型升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对此次汽配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工作高度重视,并以林文[2013]50号发文成立由市委、政府、人大、政协、相关乡镇和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林州市汽配铸造资源整合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汽配铸造行业的综合整治工作。
制定方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工信部公告《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2013第26号)、河南省工信、商务、国土、环保、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六厅局《关于发布河南省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通知》(豫工信〔2011〕359号)精神,结合我市汽配铸造行业特点,出台了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林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汽配铸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林政〔2013〕5号),同时,广泛听取企业意见,相续出台了《林铸整〔2013〕1号》、《林铸整〔2013〕2号》林州市汽配铸造行业整合提升、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重点查处。成立整顿规范铸造行业市场秩序办公室,由监察局牵头,地税、国税、工商、电业、质监、环保等职能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进驻姚村镇,针对无证、证照不全的铸造企业开展综合整治工作,为汽配铸造行业整合提升、综合整治淘汰落后装备工作扫清了障碍。
严格监管。2013年6月1日开始,依法对全市铸造企业进行一次以税收为核心,以环保、质量、安全、土地、卫生为内容的综合检查。工信、发改、国(地)税、环保、质监、安监、国土、人社、卫生、电业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别对企业纳税、企业布局、生产装备、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土地使用、环境保护、人员素质、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依法开展检查,打造一个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狠抓落实。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有任务的乡镇(街道)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汽配铸造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并与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限期保质保量完成冲天炉拆除任务;之前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3月份市政府召开了企业动员大会,期间,指挥部定期不定期召开汽配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会,并多次组织召开乡镇、企业现场促进会、企业家座谈会、外出学习交流会,有力地促进了转型升级工作的进程;指挥部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家代表到辉县、长葛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中铸协专家来林进行现场指导分析,为林州汽配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为了能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的动态,指挥部制定了乡镇(街道)日报告制度,指挥部办公室每天搜集整理全市拆除冲天炉情况和企业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工作的进展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保持了企业-乡镇-指挥部沟通渠道的畅通,使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拆除冲天炉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成立了由监察局、发改委、工信局、环保局、国土局和相关乡镇联合组成的冲天炉拆除现场验收小组,主动上门服务,确保拆一个,验收一个,缩短了验收审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企业反映订单多、市场形式好,“先拆后建”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会造成产品市场脱节,甚至导致失去已有市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指挥部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制定了由企业承诺、乡镇担保、指挥部核实、领导审批的“先建后拆”方案。截止2013年9月10日,已通过汽配铸造资源整合指挥部审批的“先建后拆”企业51家55座冲天炉,这部分企业保证在9月底前建成电炉后拆除冲天炉。这一措施实施,较好维持了林州汽配铸造产品在市场原有的占有率。指挥部办公室定期印发简报,及时对各乡镇(街道)拆除冲天炉和相关单位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对相关乡镇(街道)和单位,落实好的通报表扬,落实差的通报批评,督促其迎头赶上。
收到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已拆除冲天炉企业209家冲天炉215座,其中3吨及以下201家冲天炉204座,完成拆除任务的90%,3吨以上8家冲天炉11座,乡镇担保“先建后拆”企业51家55座(已拆37家40座),依法关停无证无照经营企业29家。原既有冲天炉又有电炉企业40家,冲天炉已拆除到位,电炉都已投入生产;大部分申请新上电炉企业的电炉都已建成使用。
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已建成和拟新上自动化生产线40条,年产能将近45万吨。其中:林州市鹏程机械铸造厂,与河南省金动力钢圈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拟投资7200万元,新上静压多触头机械自动化环型生产线1条和全自动迪砂生产线1条,截至目前,8000平米钢结构厂房本月建成,静压多触头机械自动化环型生产线设备已签订合同,年底投产。计划明年5月份开工建设全自动迪砂生产线,2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设计年铸造精加工2万吨,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1500余万元。河南龙鼎铸造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1亿元新建年产200万套轿车制动器总成项目,目前,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去年底投产,散件产品进入试制阶段,二期正在筹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林州市银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拟投资2150万元新上汽车轮毂铸造自动化生产线一条和汽车轮毂机械加工生产线3条,项目投产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观。林州市鸿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新上年产150万只盘式制动器总成项目, 总投资2.8亿元,2012年3月至2013年第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现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达3万多吨,产值达3.5亿元,利税将近2000万元。林州市鹏华铸业有限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新上日本东久自动化生产线2条,目前6000平米厂房正在建设,其中一条10月底安装到位,明年6月份上另1条生产线,2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达3.5万吨,可实现年产值2亿多元,利税1500余万元。豫北国际汽配贸易城,由林州万荣置业有限公司开发,项目位于产业集聚区核心地带。总投资13亿元,占地262.5亩,建筑面积35万平米。共涵盖汽车4s展销、整车销售、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林州本地汽车配件展销检测、二手车交易、重汽重工、摩电摩配、物流仓储及综合商务等十七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吸引2000家经营户入驻,年市场交易额达45亿元。
环境提升。全市冲天炉铸造企业目前均采用湿式除尘器进行除尘,冲天炉熔化1000吨生铁所产生的污染物经湿式除尘后排放系数为:二氧化硫1.445吨、烟尘0.48吨、粉尘0.42吨。其中3吨冲天炉。按3天一炉,每次10小时,全年300天计算,1座冲天炉全年熔化生铁3000吨,全市230座冲天炉共熔化生铁690000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997.05吨、烟尘331.2吨、粉尘289.8吨。而5吨冲天炉。按3天一炉,每次10小时,全年300天计算,1座冲天炉全年熔化生铁5000吨。全市94座冲天炉共熔化生铁470000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679.15吨、烟尘225.6吨、粉尘197.4吨。据统计,全市230座3吨及以下冲天炉、94座3吨以上冲天炉全部拆除到位后,可使我市汽配铸造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76.2吨、烟尘排放556.8吨、粉尘排放487.2吨,极大提升了林州市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