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丽
林州市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
20世纪6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林州人民修建了红旗渠,解决了生存问题,也打造出红旗渠精神;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修建红旗渠磨砺出的本领,林州“十万大军出太行”,激活了全国建筑市场,也诞生了一大批建筑行业领军人物,闫爱林便是其中一位。
闫爱林,1965年出生于林州市五龙镇阳和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个性率直而谦逊、待人亲切而朴实是初次见面时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当记者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了一番深入了解后,便从他的奋斗历程中看到了他身上林州人所特有的那种坚毅、执着。
崭露头角
1983年,对于闫爱林来说,是自己一生中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由于母亲病重,成绩优异的他在念完高中二年级后就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像当时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成了林州十万建筑大军中的一员,开始了从建筑小工做起的打工生涯。
山西是闫爱林建筑生涯开始的第一站。当时,闫爱林所在的建筑队承揽的是几栋框架结构的5层住宅小区,年仅18岁的闫爱林就在建筑队当力工,繁重而高强度的工作苦累异常,但闫爱林不怕苦、不怕累,把辛勤劳动挣来的钱贴补家用。
干力工不久,闫爱林所在建筑队的钢筋班长有事回家了。由于框架结构楼房在当时建筑行业运用的还比较少,一时间整个工地包括技术员在内没了懂钢筋的人。一上午十几个工人围着看不懂的图纸乱了手脚。“这钢筋绑错了呀!”忙完手头活儿,正准备休息的闫爱林偶然间看了一眼图纸后发现。“你懂图纸?” 技术员问。“上学的时候数学成绩还不错,能看懂平面几何。”闫爱林照实回答。“好,那你就当钢筋班长。”18岁的闫爱林当时就被任命为钢筋班长。
当上班长后,闫爱林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一有时间就钻进当地的书店,阅读有关建筑方面的书籍。同时,运用学到的知识,闫爱林在钢筋下料时注重合理搭配,做到下料准确,不浪费材料,为工程方节省了费用,受到了工程方的一致好评。至此,闫爱林在建筑钢筋行业一炮打响,崭露头角。
华丽转身
在随后的几年里,闫爱林始终坚持不懈地为自己“充电”,先后学习了电工、工程预结算、电焊、水暖安装等多项专业技术,为他后来的独立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长春二道河子区8000多平方米框架结构的政府办公楼开建,由于管理不规范,致使该办公楼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建设单位慕名找到了闫爱林,想请他作为施工方代表负责工程建设。
“当时我也就20来岁,长得很瘦小,刚到施工现场,大家特别是老技术员都对我投来不信任的目光,觉得人家有经验的都没干好,这毛头小子会中?”
面对大家的质疑,闫爱林并没有说什么。在随后的一周内,他不动声色,出现在了工地的各个角落,找问题、调方案,短短一周内就使施工现场焕然一新。闫爱林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实现了从打工族到管理者的华丽转身。
艰苦创业
经过近10年的磨砺,闫爱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挣了钱,改变了家庭的贫穷面貌,也为自己在建筑行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为了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1992年,他领着家乡的弟兄干起了建筑队,开始独立承包工程。
京九铁路聊城北站4000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楼工程是闫爱林第一个独立承包的工程。当初承包该工程时,多家建筑公司核算说这个工程干下来实际开支将高于中标价,也就是说这个工程将是一个无利可图的工程。但闫爱林却不这样认为。接下工程后,闫爱林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按期完成了施工任务,该工程还被评为优质工程。他的认真和诚信得到了建设单位的一致认可,建设单位又将近4万平方米的工程放心地交给了他。
接触了铁路工程后,闫爱林发现,房建在铁路工程中只属于附属工程,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桥涵建设。不懂技术,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到桥涵队偷偷学习,刻苦研究相关书籍。1999年,闫爱林成功转战桥涵建设,并先后参与西合铁路、内昆铁路等30多座桥涵工程的建设,成了林州建筑大军中的一面旗帜。
回报乡梓
认识闫爱林的人或同他打过交道的人,对他都有这样一个评价:办事果断、心胸豁达、为人真诚、质朴无华。他没有大老板的阔气,更没有所谓大企业家的傲气。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总是脚踏实地做自己认准的事,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
建筑行业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最严重的行业,而闫爱林在做工程期间,从未欠过农民工一分工钱。作为工程负责人,闫爱林说:“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我有责任把工人应得的每一分劳动报酬如数发给他们。”闫爱林因工程常年在外,他会让家人如数把工钱送到农民工家里。
富起来之后的闫爱林更忘不了的是家乡、是父老乡亲。几年来,他先后出资成立了阳和村老年协会,购置了乐器、服装等健身娱乐设施,并每年为村里的200多位老人发放米、面、油等。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出资10万元为村里修建道路等。
这就是闫爱林,一个厚道、淳朴但精明能干的林州建筑人。让他评价自己,他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讲诚信、有恒心,既然选择了建筑行业,就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勇敢走下去。